跑马厅曾是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户外运动场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具体为今南京西路、中路、武胜路和黄陂北路四条马路所围成的区域,曾是公共租界的跑马厅。随着岁月的流逝,除了建于1933年的上海历史博物馆曾为当年的跑马总会大楼,其他和跑马厅有关的遗迹几乎看不到了。因为跑马项目的性质,跑马厅也被认为是旧时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的标志,投机、冒险、罪恶、堕落……多少故事在这里上演。五十年代跑马厅南部改建为人民广场,北部改建为人民公园,看台和大楼成为上海人熟悉的图书馆、博物馆和体育宫。人们或许不太清楚的,是跑马厅除了外圈跑道和看台,还曾有内圈跑道和中间的体育场,这里曾是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户外运动场,这块区域的体育传统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人民广场改造才逐渐消失。
上海最早的跑马场建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位置在今南京东路以北,天津路以南,河南路一带,中间设有草地滚球场,所以被称为“抛球场”,四周围有木栅、种植花草,也叫“老公园”。小刀会起义后华人涌入租界,跑马总会高价出让老公园,在今浙江中路两侧、中路以东、湖北路北海路以北、芝罘路以南建成第二场。后因太平军攻城,跑马总会又将这块土地卖掉,在今人民公园及人民广场的位置建造跑马厅,这是1862年(清同治元年)的事情江南体育官网。
跑马厅建造之后,在跑道中间有430亩土地,1863年(清同治二年)由上海运动事业基金董事会买下,建成综合性体育场,也称为“西侨公共体育场”。其中建有高尔夫球场、棒球场、足球场、板球场、草地滚球场、网球场等。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又建成上海第一所游泳池。
跑马厅和西侨公共体育场虽然同处一块土地,但由不同机构分别管理。跑马总会管理外圈跑道和看台设施,中间的体育场和内圈跑道由运动事业基金会管理,双方签有协议,井水不犯河水。逢日,公共体育场关闭。非日,公共体育场全天开放。除了各种运动竞赛,西侨社群举办重大庆典或军队检阅操练,也常租用公共体育场。
跑马厅西南中心区(今武胜路北)的南草地和北草地是两片专业的足球场,北草地由英商足球队使用,南草地则是租界时代的足球劲旅腊克斯队的主场,同时也是西捕、工程队、葡萄牙、英海军、兰开夏、海员等足球队的训练比赛场地。1902年西联足球会成立,西联杯一直在公共体育场举行,这里也成为上海最早举办正式足球赛事的场地。
跑马厅和公共体育场的土地是以永租的名义的取得的,清政府和政府每年都能收到租金,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才停收。抗战胜利后租金改为地价税。土地虽然属于中国,但跑马厅和公共体育场曾长期规定不允许华人参加活动,连购买入场券看都不可以。1909年(清宣统元年)允许华人购票入场观看和,但看台和西人是分开的。而作为体育设施的公共体育场,直到上海解放,始终不允许华人入内。建在中国土地上、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运动设施,却和中国人无缘,这也是那个年代上海社会状况的线年的高尔夫球赛
1951年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根据土地国有的规定,将跑马厅及公共体育场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南部建为人民广场、北部建为人民公园。1954年跑马厅建筑物也全部由政府接收,看台改建为图书馆和体育宫。
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原来的人民广场曾是上海业余足球的圣地。上海人热爱足球,有深厚的足球传统。来人民广场踢球的人,大多不是专业运动员,他们中有工人、有店员,也有学生,都是业余爱好者,用上海话说,属于“弄堂模子”。但人民广场的足球水平并不低,就在这些“弄堂模子”中,孕育了上海雄厚的足球基础,也涌现了不少业余球星,从人民广场踢进专业队的也不乏其人。
1992年原来的人民广场改建为人民大道,不再有运动场的功能。但三十年来,上海建设了越来越多的全民健身设施,到2022年8月8日,已经是第14个“全民健身日”,上海市有近400处公共体育场馆、市民球场、市民健身房、市民游泳池、体质监测站等公共体育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除了传统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人们接触更多新兴的健身项目,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